jingtauw

Ipomoea
spp.

木瓜、番木瓜、山木瓜、papaya與pawpaw



有種我們常吃、常見的水果叫做「木瓜」,它實際上應該叫做「番木瓜」。而實際叫做「木瓜」的瓜還不少呢。嚴格說最早的中文記錄的「木瓜」也另有所指;而能結「瓜」的樹有很多種,且可說是世界各地多有分布,加上這些「樹」結出來的「瓜」外型有些許相似,所以不論是古今中外,甚至學術界給這些「瓜」命名或稱呼時,就衍生很多名字,而這些名字不管是中文的、英文的都有可能共用、互用與混用,我敢說肯定也有人可能根本分不清或講不清地誤用與誤指了。 

換以英文用字說:papaya, pawpaw, papaw, paw paw 或mukua (mugua)表示的可以是同一種水果或植物,也可以不是只指的一種水果或植物,其對應的水果與植物中文主要是「木瓜」、「番木瓜」,但也有指其他相差較遠的。加上「番木瓜」、「木瓜」,及各個衍生中文名,不管英文或中文及別名,都對這些個名字所表示的水果與植物讓人很混亂。還不僅如此,從分類的角度看也是有很多的分岐。不過筆者個人認為,配合十幾年前發表以基因標誌與同功(異構)酵素(isozyme)進行親緣分析後改定(拉丁化二名法制)的學名(以下加底線字),是值得做為分別說明的依據,以下就以學名與其分類親緣從我們常見、常吃的「番木瓜(Carica papaya)」先說起,然後是分類學上親緣關係近的同科植物「Mountain papaya (Vasconcellea pubescens)」,再來是藤黃科(或金絲桃科)的「山木瓜(Garcinia esculenta)」與薔薇科的「木瓜(Chaenomeles sinensis)」,最後是與番木瓜親緣關係最遠的番荔枝科的「common pawpaw (Asimina triloba)」。

 

Carica papaya (後面依學術慣例把這學名簡寫為C. papaya)就是我們常在市場水果攤上見到的「木瓜」的學名,在植物分類學上歸屬於Caricaceae(番木瓜科),原產於美洲,後來才傳入中國,因為中國大陸地區原就有薔薇科的木本樹種所產的瓜叫「木瓜」(此文後面會介紹),所以把C. papaya的瓜叫做「番木瓜」,另外還有乳瓜、石瓜或萬壽果等等的中文稱呼。至此強調一下,本文後面提到C. papaya和它所結的瓜均以「番木瓜」稱之或直接以學名C. papaya表示,以和其他「木瓜」區別。

對於C. papaya是何時引進中國或何時開始出現於中文記載中的,以網路上能看到的資料來看是很紛亂的,如百度百科中分別在「木瓜」[1]與「番木瓜」[2]項目下都有提到C. papaya及其引進中國的時間,但兩者所提到的時間有相當大的差距,該資料中也討論了一下文獻與該時間等資訊,但由這些資料更可推斷很多提到「木瓜」與「番木瓜」的資料  (尤其是有關食療與藥用的) 很可能有的已是混淆,甚至誤用。

C. papaya(番木瓜)的英文名與中文名一樣多[3]而且容易混淆[4],但在英美等使用英文的地區主要是叫papaya與pawpaw (papaw)[5]。後面pawpaw與papaw這英文名有直接音譯成中文叫「巴婆」[6],而「巴婆」這名字可以指「番木瓜(C. papaya)」,但也可以是一個親緣關係遠的水果樹種 Asimina triloba,這個後面會有簡單介紹。

 C. papaya(番木瓜)除了中、英文名很多外,它的學名也曾不只一個,美國農業部(USDA)網站就在Carica papaya項下[7]另外列了有三個現在已經不用的學名,其中有一個還很特別,就是現用學名兩個字互換的Papaya carica。可要知道生物學名通常是拉丁化的字,是也有意義的,我雖然沒有看到直接解釋「Carica papaya」的意義,但拆開看「papaya」與「carica」的話,我倒是有些推測。首先講「carica」,由於在拉丁語中指的桑科植物「無花果[8](學名Ficus carica)」,而這無花果的葉子與番木瓜的葉子分裂的樣式有些像,而果實都有很多的籽,當然果實很有些不一樣;從apaya、 pawpaw與它們相似的衍生字看來,這些發音相似的字都指類似瓜一樣的果實,所以筆者這裡推測早期用「Papaya carica」命名所代表的意思可能是「長著無花果般裂葉,卻結了像瓜一般果實的植物」,或就是「會結瓜的無花果樹」吧!


 C. papaya(番木瓜)不只廣布於世界各地,在植物學界裡也算是個風雲植物,從它的全球產量、經濟與營養價值,還有它在醫藥病理與基因遺傳學上的重要性,那可是蔬果中數一數二。也因此它和它的近親們可都是倍受注意與了解的。近親中有一個學名叫Vasconcellea pubescens的,因為能生長於較冷的山區,所以一般有「mountain papaya」之稱。

 Vasconcellea pubescens (後面縮寫為V. pubescens)與近親C. papaya(番木瓜) 都發源於美洲,兩者不只果實長得很相似,就連樹的樣子都像,但因為長在海拔一千五至三千公尺的山區[9],所以它的英文名就叫mountain papaya、mountain pawpaw、highland papaya或highland pawpaw。如果翻譯中文叫「山木瓜」可能會與也叫山木瓜的Garcinia esculenta果實混淆,所以本文這裡姑且翻譯V. pubescens為「高地木瓜」以區別之。

 V. pubescens與番木瓜的相似也可從它舊的學名Carica pubescens看出,之前分類學家是把它與番木瓜歸為同一屬的植物[10]。它們的相似度就有學者進行了外觀特徵與分子生物特徵比較[11],結果番木瓜(C. papaya)與幾種高地木瓜同一個屬的植物(Vasconcellea spp.)的分群在型態上有些糾結難分,但在分子生物特徵中就明顯區別出了番木瓜與高地木瓜的不同。其實早期與番木瓜、高地木瓜被畫為同一類的植物其實不只有這一個種與屬,但在西元 2012 年的一篇分子生物證據報告[12]中顯示,早在2,500萬年前番木瓜就與現存最相近親緣的植物分開演化,而與高地木瓜的共同祖先還要再往前推個250萬年,那是恐龍已經滅絕而人類遠祖還沒出現的漸新世(Oligocene)啊!所以現在新的植物分類中番木瓜科(Caricaceae)擁有含Vasconcellea在內的六個屬,但番木瓜屬(Carica)的植物就只有一種C. papaya(番木瓜)了。(注意:網路上還有很多舊的分類與命名資料。)

 

Garcinia esculenta (縮寫G. esculenta)在中國植物分類的經典書籍「Flora of China」(後面縮寫為FOC)中記載為「山木瓜」,歸類在該書中為「藤黃科(Clusiaceae/Guttiferae)藤黃屬」[13] (台灣方面則為金絲桃科(Guttiferae)「福木屬」[14],名稱不同但一樣的分類),在分類地位上與前面介紹的「番木瓜」與「高地木瓜」在「目」的階層就已不一樣了。所以前面在翻譯mountainpapaya (V. pubescens)時,就改用「高地木瓜」在這裡稱呼,免得和「山木瓜(G. esculenta)」混為一談。

 山木瓜(G. esculenta)雖然也生長於山上,但可沒「高地木瓜(V. pubescens)」來得高,山木瓜是原生於中國大陸雲南900-1700米高的山區,所結瓜果可食但微酸。由於原產中國,又沒有大量產出外銷等需要用到英文名的機會,所以這裡就不考慮它的英文稱呼了。在台灣有和山木瓜同屬植物三種,但所結果實都很小,所以命名與「瓜」沾不上邊,都叫什麼什麼「福木」的,所以中文屬名就叫「福木屬」。在大陸與山木瓜同屬的植物很多都叫什麼什麼「藤黃」的,所以大陸把屬名就叫「藤黃屬」,其中很多是已瀕臨滅種的珍稀植物。

 

Chaenomeles sinensis(後面屬名以C.表示)是與蘋果、梨同屬於薔薇科(Rosaceae)植物,在 FOC 裡記中文名為「木瓜」,與這木瓜同在一屬的還記載了另四種植物,而命Chaenomeles這個屬的中文名為「木瓜屬」[15],所以這個屬的植物其實也可以叫作什麼什「木瓜」的,所以就有好幾種同屬的「木瓜」容易彼此間弄混,跟其他的類科的「木瓜」混淆也自不在話下。可是又因它們還有另一個也很常見的中文稱呼—「海棠」(對應的英文名是「quince」),使得和園藝植物秋海棠科(Begoniceae)的秋海棠(begonia)也牽扯得讓人七暈八素的。

 

C. sinensis除叫「木瓜」外,也稱為光(皮)木瓜、(貼梗或木瓜)海棠、木李、榠楂、鐵腳梨等等,可這些中文名也用在其他幾種木瓜屬植物上,如FOC上名為木瓜海棠的C. cathayensis有別名毛(葉)木瓜、毛木瓜、樝(或楂)子與木桃等等;FOC上的貼梗海棠C. speciosa別名有皺皮木瓜、鐵腳海棠、宣(州)木瓜與鐵腳梨等等;FOC載的和圓子C. japonica則有倭海棠[16]與草木瓜[17]的名義。

 

這屬植物在英文名都可稱為quince,區別的英文還是有的,如C. sinensis可以Chinese quince稱之(,所以中文就可翻譯成「中華海棠」或「中華木瓜」?),這可以從它的種名看出,「sinensis」轉成英文就是「Chinese(中國的、中華的)」;C. japonica則叫Japanese quince,一樣它的種名 japonica就是Japanese的拉丁語;FOC上還有一種叫西藏木瓜(C. thibetica)的,應該也可同樣的叫法,因為種名就是西藏的意思。不過該書上也記錄該種可能是C. cathayensis與一個親緣相近植物Docynia delavayi的雜交後代,所以能否被認定為一個種還得有進一步的確認。

 

FOC 上名為木瓜海棠的C. cathayensis與貼梗海棠的C.speciosa的種名看來也很有意思,這裡特別也要提一提。「cathayensis」字源應該是英文的「Cathay」,而這又應該是中文的「契丹」或「中華(北方)」,這樣說來木瓜海棠的英文是該怎麼翻才不會與已稱 Chinese quince 的木瓜區別呢?而「speciosa」這拉丁字翻成中文應該是「光亮的」、「好看的」,可是貼梗海棠卻有皺皮木瓜的別名,再看看C. sinensis的別名卻是光皮木瓜呢!你說這些名字是不是真的不好記又容易弄錯,事實上我也曾在網路上看到把這些別名互換的,所以很有些資料大家最好參考參考就好。

 

Asimina triloba是最後一個在我這文章中的主角,也是所有這裡提到的植物中分類親緣關係最遠的。在分類上屬於番荔枝科(Annonaceae)。主要英文名為「common pawpaw」, 這名字或就因它的果實長得像番木瓜(papaya或pawpaw)。不過它在美國還有其他名字,如false banana、pawpawapple、custard apple與white plum等等[18]。和它同屬植物也還有好幾種,他們都是原產於東北美的溫帶果樹[19]

 

如果直譯「common pawpaw」為「普通木瓜」可能很奇怪,不過現在A. triloba已有引進大陸栽種,中文名為「(三萼)泡泡」或「巴婆」。其中「三萼」表示了有三萼片這一特徵,也對應了它的種名「triloba」,挺好的!

 

最後說到,在中國古老文獻「詩經」中就有記載了「木瓜」的文字[20],而看完筆者這裡的介紹,可知其他類「木瓜」在早期「詩經」孕育所在地還不可能見到,所以「詩經」記載的「木瓜」應該就是薔薇科木瓜屬(Chaenomeles)的幾種「木瓜」了。

 

本文曾於2013年1月31貼於個人在百度的空間

(https://hi.baidu.com/biotauw/item/f7d6101d77d13eb399ce33b7)

但百度已關閉其百度這方面的空間業務,這裡做了點文字的修改後在此再次發布。


[1]https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9877.htm百度百科引用日期:20130125

[2]https://baike.baidu.com/view/38051.htm?subLemmaId=38051&fromenter=Carica+papaya百度百科引用日期:20130125

[3]https://www.ansci.cornell.edu/plants/medicinal/papaya.html美國康乃爾大學(CornellUniversity) 引用日期:20130127

[4] Morton,J.1987. Papaya. p. 336–346. In: Fruits of warm climates. Published by JuliaF.Morton, Distributed by Creative Resource Systems, Inc..

[5]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apaya維基百科(Wikipedia) 引用日期:20130127

[6]https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709661.htm百度百科引用日期:20130127

[7]https://www.ars-grin.gov/cgi-bin/npgs/html/taxon.pl?9147美國農部(USDA), ARS,National Genetic Resources Program. Germplasm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-(GRIN) [Online Database].National GermplasmResources Laboratory,Beltsville, Maryland. 引用日期:20130127

[8]https://en.wiktionary.org/wiki/carica維基字典(Wiktionary) 引用日期:20130129

[9]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Vasconcellea_pubescens維基百科(Wikipedia) 引用日期:20130128

[10]https://www.ars-grin.gov/cgi-bin/npgs/html/taxon.pl?310753美國農部(USDA), ARS,NationalGenetic Resources Program .Germplasm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-(GRIN) [Online Database].National GermplasmResources Laboratory,Beltsville, Maryland. 引用日期:20130127

[11] Kyndt,T. et al. 2005. Species relationships in the genus Vasconcellea (Cariceae) based on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evidence.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2(6): 1033–1044.

[12] Carvalho,F. A. and Renner, S. S. 2012. A dated phylogeny of the papaya family(Caricaceae) reveals the crop’s closest relatives and the family’s bio-geographichistory.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65: 46–53

[13] Lu, L., et al. 2003.Rosaceae. p.46-434. In: Flora of China,Volume 9.

[14] Robson, N. K. B. 1996. Guttiferae. p.694-714. In: Flora of Taiwan. VolumeTwo. Second edition.

[15] Li, X., et al. 2007.Clusiaceae (Guttiferae). p.1-47. In:Flora of China, Volume 13.

[16]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C%A8%E7%93%9C%E5%B1%9E維基百科(Wikipedia) 引用日期:20130130

[17]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haenomeles_japonica維基百科(Wikipedia) 引用日期:20130130

[18] Plant guide–Pawpaw Asimina triloba(L.) Dunal. Contributed By : USDA NRCS National Plant Data Center. Download from:https://plants.usda.gov/plantguide/pdf/cs_astr.pdf美國農部(USDA) 引用日期:20130130

[19]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Asimina維基百科(Wikipedia) 引用日期:20130130

[20] 詩經•國風•衛風•木瓜


热度(1)